欢迎访问 通讯邮递调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正文

把旅游“窗口期”变为安全“提升期”

发布日期:2025-09-16    来源: 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距国庆中秋假期仅剩月余,届时景区及大型游乐设施将迎来客流高峰,文旅领域安全压力将集中凸显。各地应当紧抓这一“窗口期”,将其转化为提升文旅安全水平的“攻坚期”,从吸取教训、排查隐患、强化培训等关键环节发力,以万全准备迎接文旅安全“大考”。

  火热的文旅市场,容不得安全事故“泼凉水”。翻开文旅安全“台账”,绳索断裂、设施卡顿、维护缺失等引发的游客伤亡事故,早有前车之鉴。做好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安全保障,首要任务是深刻吸取教训、精准“对症下药”,既要将事故教训作为隐患排查的“靶向坐标”,也要把问题对策转化为提升安全水平的“鲜活教材”。以他人之失为己之鉴,尤其针对文化和旅游部近期暗访发现的安全问题,严格遵循“不留死角、不落盲区、不走过场”原则开展全面“体检”,绝不让风险隐患在眼皮底下“潜伏”。

  对景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更需抓紧抓实。现场工作人员是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若他们缺乏系统培训,面对突发状况手足无措、设备故障不会处置、游客被困不懂施救,便极易错过最佳应对时机。此前某景区因索道故障致游客被困,现场工作人员因不熟悉应急流程而陷入混乱,让游客煎熬两小时;部分景区在高峰期聘用的兼职人员,因对设施不熟悉而可能出现操作失误……无论是专职人员的“考前复核”,还是兼职人员的“岗前培训”,都需做到不遗漏、不打折、不走过场。培训内容既要涵盖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也要强化应急处置能力,让一线人员成为初期险情的“专业处置员”。

  近年来涌现的玻璃栈道、“空中飞人”、“飞天魔毯”等网红项目,虽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但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当前,部分景区仍将此类项目视为“摇钱树”,未经安全论证盲目跟风引进,后续检查维护与应急保障更是缺位。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新型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督促景区做好安全评估与应急预案;景区自身更要摒弃“重引流、轻安全”的短视思维,将安全贯穿项目引进、运营全过程。

  面对国庆中秋假期“大考”,必须把风险隐患防控措施做在前、抓在常、落在细,把“游客安全不安全”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尺。景区需扛牢主体责任,用好这一个多月的“窗口期”,全力营造安全游玩环境;地方党委政府及文旅部门要结合文旅资源特点与消费新趋势优化防控方案。当前一个月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庆中秋假期的安全底色。各地需推出硬核防控举措,全力以赴筑牢安全防线,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原文链接:http://yjt.xizang.gov.cn/sylmaqfx/14971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通讯邮递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通讯邮递调研网 txyd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6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