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通讯邮递调研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局关于加快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邮政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2022年我省快递业务量超17亿件,网络覆盖城乡,在服务乡村振兴、扩大内需战略、支撑线上新型消费、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是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路径,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邮政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邮政快递业要按照国家邮政局、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切实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行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寄递运输、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建设,深化邮件快件包装绿色治理,创新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应用,强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保障,加快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部署全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处理好行业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科学有序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安全降碳。
坚持节约高效。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网络空间布局,调整寄递运输用能结构,优化组织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无害化。
坚持统筹协同。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推进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注重法规、标准、政策、监管、监测、统计有效衔接,强化与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协调。
坚持创新引领。注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加快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和设备应用,以高水平的治理体系和高效率的服务体系支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加快建设低碳高效寄递运输体系
(一)推广节能低碳运输方式和设备
鼓励寄递企业选用节约高效低碳运输方式,注重不同寄递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高铁快递,开展高铁多样式、大批量邮件快件运输试点,发展国内快速专线和国际班列。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运输设备,选用高能效标准运输工具,提升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应用,参加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邮件快件航空运输积极推广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
(二)优化寄递运输组织模式
推广邮件快件干线甩挂运输,降低干线运输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推进智慧寄递运输模式,鼓励寄递企业依托智能传感和大数据技术,强化信息衔接和共享,通过优化调度、科学配载、优化线路有效减少邮件快件运输盘驳过程能耗。鼓励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创新末端投递方式,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信包箱等新型智能设施。
四、推进行业基础设施绿色建设运营
(一)强化设施布局规划引领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邮政快递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寄递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强化与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布局,充分依托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分拣中心、集散枢纽和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等节点建设。
(二)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
实施快递分拣仓储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分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类型应用节能低碳技术,提升建筑整体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快递枢纽分拣中心屋顶光伏行动,新建场所按照“能设尽设”原则铺设光伏设施,推进绿色分拣中心、绿色网点建设,推动能源梯级利用,促进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快递物流园区。有序推进在快件处理场所一体化、规范化建设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强的充电设施,具备条件的寄递企业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等技术应用。
(三)引导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共享
鼓励寄递企业加强运输、仓储、分拣、配送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合作共享。引导寄递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商贸园区、电商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园区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公共化、平台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推进城市公共末端收投服务和智能终端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鼓励邮政、快递与交通、商贸、供销等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促进设施整合、集约利用。
五、推进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一)持续推进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
坚持节约优先,持续推进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推动电子运单、可循环集装袋、瘦身胶带使用全覆盖。强化过度包装治理,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鼓励寄递企业加强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鼓励企业综合分析邮件快件数量、体积和包装箱尺寸等基础数据,智能推荐包装方案,通过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填充物使用,实现科学简约包装。
(二)提升邮件快件包装标准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邮件快件包装治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可循环包装、快件限制过度包装、包装回收与循环等标准。实施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提升绿色包装供给水平,引导寄递企业优先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包装产品。加强寄递企业包装操作规范备案管理,严格落实包装操作规范化要求,提升包装标准化水平。研究建立邮件快件包装统计指标,动态跟踪包装变化情况。
(三)加快构建邮件快件包装循环利用体系
大力推进邮件快件包装末端回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完好邮件快件包装复用比例。探索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对包装废弃物中可回收物实现规范化、洁净化回收。大力推广可循环包装,在同城、生鲜、仓配等业务领域优先推广使用可循环、易回收的包装箱(盒),提升可循环邮件快件包装应用比例。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包装循环利用模式,提升应用规模。
(四)深化邮件快件包装塑料污染治理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国家相关规定,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鼓励寄递企业提高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箱和免胶纸箱的使用比例,降低快递包装塑料使用强度,逐步停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全面禁止寄递企业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塑料包装袋。推进产学研有机衔接,开展生态环保产品、技术、模式公开征集,加强塑料替代品供需对接。
(五)推动健全邮件快件包装协同共治体系
强化部门协同,完善与绿色理念相适应、覆盖全链条的邮件快件包装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依法查处涉及邮件快件包装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工作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加强宣传引导,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邮件快件包装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寄递企业开展绿色消费活动,提供绿色包装物选择,建立积极反馈机制、绿色信用机制,引导用户使用绿色包装。
六、完善寄递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一)强化节能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推进智能寄递建设,扩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仓储、运输、分拣、收投等环节低碳高效运营。降低邮件快件运载工具的空驶率、空载率,减少运输能耗。推行简约化、复用化和智能化包装设计技术,提升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水平。跟踪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设备发展态势,鼓励寄递企业联合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等,聚焦行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建立健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
(二)完善行业碳排放政策体系
推动地方和有关部门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政策支持在行业落地,统筹投资、财政资金、税费优惠等政策,对业内新建改造绿色低碳、包装循环回收利用基础设施,应用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设备和组织方式等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邮政业污染防治属地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绿色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寄递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提供支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
七、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推进意见落地实施。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将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市局要坚决扛起绿色发展工作责任,细化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对寄递企业的督促指导,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大生态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寄递企业要积极响应全面实施节约战略,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邮件快件包装“四化”,积极参加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等试点,有条件的企业优先选用节能低碳运输方式和设备,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建设运营。
(三)推进试点示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先行先试,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试点示范,如园区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等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探索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
(四)注重经验推广
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方和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先进典型和成功实践,讲好行业绿色发展故事。鼓励行业媒体、科研单位、企业组织举办绿色主题论坛、展览等活动,研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和路径,促进节能低碳产品在业内推广使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通讯邮递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通讯邮递调研网 txyd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19687 1531124814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联系邮箱:txyddywang@tom.com 客服QQ:871104617